“互联网+海外代购”的红与黑
跨境电商税改新政相关监管要求暂缓一年实施,这让在焦急等待中的各大跨境电商平台终于松了一口气,虽然业界有人调侃,这只是判了个“缓刑”,但对于跨境电商而言,这一年无疑是调整良机,改变相关业务形态和运作方式,在满足新政要求的基础上,继续为广大用户提供优质、低价的商品。近年来,伴随着智能终端、移动互联网的兴起,以及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,跨境消费受到越来越多的青睐,跨境电商平台和个人代购等也迅速崛起。在市场规模不断增长下,市场规范问题被提上议程,跨境电商新政的出台就是重要举措,未来随着市场的进一步发展,跨境电商市场将迎来洗牌。
今年,针对跨境电商的税收新政刚一推出,便遭到众多海淘用户的吐槽,电商也纷纷抱怨抬高了从业门槛。政府在海外代购业务风起云涌的时候,推出这一举措,反映了当前海外购物市场火热下存在的诸多行业发展问题,尤其是跨境电商与私人代购两种模式的竞争,引发了海外购物市场未来走势的思考。
今年,针对跨境电商的税收新政刚一推出,便遭到众多海淘用户的吐槽,电商也纷纷抱怨抬高了从业门槛。政府在海外代购业务风起云涌的时候,推出这一举措,反映了当前海外购物市场火热下存在的诸多行业发展问题,尤其是跨境电商与私人代购两种模式的竞争,引发了海外购物市场未来走势的思考。
海外购物成为“新常态”
就在十几年前,能够出国旅游曾经是我们很多人的梦想,到国外去购物更是少数人才有机会得到的体验。但是就在这十几年,我国境外旅游呈现爆发式增长,境外购物也随之水涨船高。
相关数据显示,2005年至2014年,我国境外消费平均每年增长25.2%,是同期国内社会消费总额增速的2倍。2014年境外消费规模高达1648亿美元,占全球境外消费市场份额的10%以上,连续三年位居世界第一。
出国购物毕竟成本较高,也不可能随时随地。还好有互联网,有电子商务平台,为无法经常性出国的国内消费群体带来了便利。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,2015年上半年我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为2万亿元,同比增长42.8%。点击鼠标,通过网络购买国外的商品成为越来越多人习以为常的生活内容。
从海外购买的产品类别,早期还停留在肥皂、牙刷等简单廉价的日用品,到后来发展至奶粉、蜂蜜等食品,以及婴儿用品、女性化妆品等,再到最近两年炒得沸沸扬扬的日本电饭煲、马桶盖等产品,可见跨境购物的产品类别已经覆盖了我们绝大部分的日常用品。
除了日用品这一大类之外,通过海外购买中高档商品的交易规模也呈现快速增长态势,有相关数据统计, 2014 年,奢侈品代购行业规模在 550 亿到750 亿元之间,几乎是奢侈品牌内地门店销售额的一半。国人对于这类产品的强烈需求,恐怕除了质量之外,更多青睐于国外知名品牌所蕴含的文化内涵。
为什么我们对外国货如此热衷?相比海外产品,目前国产商品普遍存在两个痛点:质量不保证和价格偏高。这直接导致大家更愿意花时间去购买海外商品。
国内中产消费群体日益庞大,这批人随着消费能力的提高,对消费品质的要求自然也会提高。催生跨境电商这一新的业务模式的主要动力正是这类消费群体。
海外商品的走俏,还得益于越来越多的海归人群带回来了海外购物的习惯和经验,提升了国外品牌在国内的知名度,这都对追求更高产品体验的国内消费者具有很好的示范与扩散效应,在购物上将目光逐步投向了更遥远的海外市场。
在内外因交互推动之下,跨境电子商务自然成为一种购物新常态,也随之孕育出了两类完全不同的业务模式:B2C为主的跨境电商和C2C为主的个人代购模式。
野蛮生长的私人代购市场
我们大都有过找人代购的经历,也时常受人之托去外地采买一些商品。代购是一种早已存在的民间交易模式。由于国内城乡之间、东西部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,使得一些居住在农村、三四线城市等地区的人,在当地买不到合适的商品,自然会找那些去北京、上海这类中心城市出差的朋友,捎回一些特定的东西。
如今,代购已经超越了城乡和省级,跨出了国门,形成了海外代购市场。如今海外个人代购这种业态虽然持续火爆,满足了市场需求,但随着体量的逐渐庞大,也涌现出了很多突出问题,亟须正视和加以解决。
个人代购类似于私下交易,不会出具发票,也不交税,代购者不报备,没有任何官方记录。个人代购行为游离于法律监管范围之外,没有人能够确切计算交易额和市场规模,其中涉及的巨量跨境资本流动更是无法跟踪知晓。我们直观感觉代购的规模有很大,但具体多少交易规模是不清楚的。
另外,由于脱离监管范围外,可以说大多数代购商的盈利是靠避税获得的,甚至存在偷税漏税的现象。这也给国家税收带来了很大的损失。
站在消费者的立场,一旦出现商品质量问题等纠纷,比如买到假货,目前看这种私人代购形式很难做到快速退货,顺利维权。因为很多代购者是私人行为,如在国外的留学生、常驻人员等兼职做代购,没有合法的营业资质,也没有和内地的经销商等签订具有法律效应的合作协议。在这种缺乏规范的背景下,出现恶意提价、发货停滞、以次充好等欺客行为在所难免,也无法追究。
缺少政府监管,市场自发形成的个体代购,可以说是“野蛮生长”的一种业态。
跨境电商逐步整合代购市场
与私人代购同步发展的,则是国内外的电商企业纷纷开设了海外购物的业务模块,以抢占这块发展迅猛的市场。过去几年,跨境电商的交易额持续扩大,数据显示,2014年,跨境电商交易规模达4.2万亿元,同比增长33.3%。2016年中国跨境电商进出口额预计将增长至6.5万亿元,年增速约30%。
可以看出,跨境电商已经成为政府大力推动的新兴产业之一,2015年商务部公布了《“互联网+流通”行动计划》,其中提出了两年内推动建设100个电子商务海外仓的目标,响应国家层面的“互联网+”行动计划。
2016年全国两会期间,李克强总理又提到要扩大跨境电子商务试点,支持企业建设一批出口产品“海外仓”,促进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发展。
2016年4月,中国出台了针对跨境电商的税收新政,短期看在一定程度上抬高了消费者的购买成本,也让跨境电商收益受到了影响。不过从长远发展来看,也是通过外力挤压部分市场泡沫,进一步强化跨境电商本身的规范运作能力。
由于跨境电商的经营主体是正规电子商务企业,一般都具有合法的经营牌照和资质证明,服务品质相对可控可管,不会存在大规模的偷税漏税行为,也可以对损害消费权益的欺诈行为加以治理,因而跨境电商相对私人代购,无论是对消费者还是政府而言,都具有很大的信任度。
海外代购和跨境电商属于高度重合的业务领域,一个是江湖草莽之间,一个是受控于国家法律监控之下,政府从刺激经济和规范市场的角度,必然会扶持可管可控的一方,严格管控那些不可控的个体商业行为。
当下,国家对互联网加强监管,海外代购电商市场也不例外。主要措施就是通过大力扶持合法规范的跨境电商成长,逐步将海外代购市场纳入规范化管理中。
变革和创新仍将继续
从更深层次的商业社会结构演变来看,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出现以及电子商务模式的创新,传统商业结构下的金字塔形的结构体系正在解体。过去以卖方为主导的产销关系,将逐渐过渡到消费者主导型,随之带来的产品需求将从解决具体问题的功能化产品,向追求个性体验的服务性产品演进。
未来,代购这种模式,无论是所购之物,还是过程方式,都会出现更多个性化需求,并随之形成细分的市场领域。这种多元化趋势将会倒逼出更多小型化,甚至个体化的商家涌现。
与此同时,传统的营销渠道逐渐走向平台化和媒体化。如目前的社交网络,实际上已经承载了电商渠道这一功能,网络化的传播和人与人之间的口碑营销,代替了过去单线条传统媒体的营销模式,让传播范围和持久度都大大提升,对消费者的心理推动力也更为强劲。
即使如今个体的代购存在诸多问题,政府也在加强管理扶持大型电商取而代之,但在笔者看来,未来C2C模式并不会消失。因为相对跨境电商这类B2C模式,小体量、轻资产的C2C模式是更灵活高效的模式,只不过需要逐步将其纳入法律可控领域,正规经营即可。
互联网对传统商业结构的影响是一次范式转移,个体从大组织中的解放,带来了消费端的多样需求涌现,供给端的个体经营单元蓬勃生长。所以,展望今后跨境电商的发展趋势,C2C模式仍旧是最具活力和创业前景的领域。
本文来源:中国信息产业网-人民邮电报
随时随地掌握仓库动态
您还可以微信搜索""找到我们